聯系我們
contact us
自電商興起以來,許多線下行業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沖擊。然而,也有一些行業乘著移動支付的東風悄然興起。夾娃娃機正是其中較為低調的一員。 夾娃娃機最早的樣態產生于20世紀早期的歐洲,只是當時機器里放的并不是一個個可愛的公仔、玩偶,而是糖果。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電子游戲廠商為了彌補游戲廳里女性市場引入了操作簡便的夾娃娃機。90年代后,夾娃娃機傳入中國。很快,不論一線二線三線,不論商場電影院,都可以見到夾娃娃機的身影。
然而好景不長,伴隨著游戲廳產業的衰落和人們對廉價玩偶興趣的喪失,娃娃機成為了許多購物中心猶如“狗皮膏藥”一般的存在。 2016年,中國互聯網進入直播元年。直播平臺為了豐富內容不斷的嘗試與更多線下場景結合,抓娃娃作為一種聚集人氣、高活躍度的娛樂方式很快被虎牙、YY等直播平臺瞄準。
除此之外,也有一批創業者瞄準該領域,天天抓娃娃、美爆抓抓等在線抓娃娃APP如雨后春筍般冒出。當時許多人認為,在線抓娃娃機是一種門檻低、利潤高能夠快速變現的商業模式,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就有投資人表示該市場已經形成了“百娃大戰”之勢。 但膨脹的最快的往往都是泡沫,門檻越低的行業通常流量成本也越高,2018年年初,在線抓娃娃機市場幾乎全軍覆滅。
不過,風水輪流轉,線上不轉線下轉。而根據IDG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末,娃娃機在全國661個核心城市中總計鋪設150-200萬臺,以每年每臺3萬元營收計算,年市場規模超600億元。而前瞻產業研究院則認為,按照每家商場至少有50-60臺娃娃機的規模以及中國新開購物中心的數量估算,2017年中國新開的購物中心至少有3萬臺娃娃機的需求量,市場規模高達900萬元。 更值得慶幸的是,這一次線下夾娃娃機行業不再只有“散兵游勇”。 2017年年底,LLJ夾機占在北京三里屯開出首家門店。隨后,迅速入駐五棵松華熙LIV、朝陽大悅城等熱門地段。由于正版玩偶一改過去夾娃娃機給人的“廉價風”,且店鋪面積較大、裝修充滿“網紅感”,LLJ夾機占迅速成為了不少年輕人的“打卡地”。排隊抓娃娃成為了店內常見的景象。
對此,有媒體統計估算出這樣一組數據——日均進店6000人次,娃娃機啟動次數達3萬多次,按照抓取一次4-6元的定價計算,日營業額在15萬元左右。幾乎與星巴克單店日營業額持平。 隨后,上海的大粉娃娃機、吉吉樂網紅娃娃機,深圳的我要抓娃娃等主題娃娃機館接連涌現。其中,連鎖夾娃娃機品牌咔啦酷一年內開出了一百多家門店。 究竟是什么使線下夾娃娃機市場重新煥發生機?
首先,社交網絡助推知名IP塑造。目前較為成功的夾娃娃機門店中的娃娃幾乎都是網紅IP的正版公仔,其中大部分是微信知名表情包,如:長長草顏團子、Gon的旱獺、制冷少女、小姜絲等。另外一部分為時下熱門IP,如前段時間熱映的《大偵探皮卡丘》中的皮卡丘公仔、日本經典動漫形象等等。